产品名称:C-69高效碱铜添加剂
一、工艺特点
1、铜镀层结晶细致,均匀及光亮。
2、电流密度范围广,覆盖能力极jia。
3、有机或无机杂质容忍度高,易于控制。
4、适用于铜铁、铜、青铜、锌合金铸件等不同基体的工件。
5、镀液可用氰化钾或氰化钠配制,效果同样理想。
6、光剂单一组分,添加范围宽广,槽液常温、节省电费.,降低生产成本。
二、操作工艺:
1、氰化钾配方
氰化亚铜(CuCN) 30-45 g/L
氰化钾(KCN) 36-54 g/L
酒石酸钾钠 10-20 g/L
氢氧化钾(KOH) 1—3 g/L
碱铜光剂 0.5-1 ml/L
2、氰化钠配方
氰化亚铜(CuCN) 30-45 g/L
氰化钠(NaCN) 36-54g/L
酒石酸钾钠 10-20 g/L
氢氧化钠(NaOH) 1—3 g/L
碱铜光剂 0.5-1ml/L
3、操作条件
氰化亚铜含量 30—45 g/L
游离氰化钠 10—15 g/L
氢氧化钠 1—3 g/L
温度 30---55℃
电流密度 0.5—4 A/d㎡
搅拌 阴极摇摆或空气
阳极 电解铜板(OFHC)
过滤 连续过滤(4—8周期/小时)
三、镀液配制:
1、加入三分之二的水于镀槽中,加热至50℃。
2、加入计算量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解后,再加入计算量氰化钠或氰化钾搅拌至完全溶解。
3、加入计算量的氰化亚铜(先用水溶成糊状),强力搅拌,直至完全溶解。
4、无需处理和电解,加入计算量添加剂后直接镀货。
四、镀液维护:
1、镀液中的游离氰化钠与铜含量有相应关系,当铜含量为30—45g/L,游离氰化钠应在10-15g/L之间,所以游离氰化钠在8 g/L以下,低电流区可能会起白雾或粗糙;游离氰化钠在15g/L以上阴极电流效率低,同时阴极会有大量气体产生。因此游离氰化钠的蕞佳值随金属铜含量而定。
2、氰化亚铜和游离氰化钠的比例为3:1。
3、氢氧化钠可提高镀液的导电性,锌合金镀件无需添加.
五、故障与处理方法:
故障现象 | 处理方法 |
镀层光亮范围不宽 | 1、 游离氰化钠偏高,补充氰化亚铜 2、 金属铜含量过低,补充氰化亚铜 3、 增大阳极面积 |
镀层低电流密度区不光亮 | 1、 游离氰化物偏低,补充氰化钠 2、 补充碱铜光剂 |
镀层亮度不够 电压高电流小 | 1、 补充碱铜光亮剂 2、 调整镀液成份,加入氰化亚铜 3、 增加阳极面积。 |
槽液中铜盐下降快 | 1、 增大铜阳极面积 2、 调整槽液氰化钠及主盐比例 |
出现毛刺,针孔等 | 1、 补充碱铜光亮剂 2、 金属铜含量过高,补充氰化钠 3、 过滤混入不溶性杂质 |
电流效率过低 | 1、 游离氰化钠过高,添加氰化亚铜 2、 碳酸钠含量过高,除碳酸钠 3、 铬离子含量过高,保险粉处理 |
六、要点:
1.保持阳极面积充足,
2.阳极保持光亮不钝化。
3.保持氰化亚铜和游离氰化钠的比例3:1
4.电流大小根据阳极是否光亮和钝化来定。
5.并非电流越大上镀越快,否则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氰化亚铜消耗
过快,阳极钝化,上镀慢不能产生光亮效果
6.开缸和添加氰化亚铜一定要用氰化钠把氰化亚铜完全溶解成清水
状态方可。
7.保持渡槽清洁,开缸和平时生产都可以不用活性炭处理和电解,
开缸补充光剂,等光剂循环均匀之后可以直接镀货。
17款碱铜亮度与颜色和酸铜效果一样
※ 包装规格: 25KG/桶